发布时间:2025-04-05 18:42:47源自:本站作者:PB2345素材网阅读(14)
与以往不同的是,八河治理工程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建设。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市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存在恶臭影响。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国道307和县道434交界处存在露天焚烧垃圾现象。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1家、鄠邑区1家,铜川市耀州区1家,渭南市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其中,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1家。物料堆场未落实扬尘治理措施问题8个。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台(经营性炉灶)。其中,陕西省咸阳市大西安文体功能区2家、咸阳高新区1家。
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问题11个。其中,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家、中阳县1家,晋中市祁县1家,运城市闻喜县1家、永济市1家。在秋冬季节,三地环保部门更是全面加强环境执法联动,严查各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1~6月169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好的20个城市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就占到了14个。上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转铁步伐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6.4%,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2013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旨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联动协作,形成治污合力。
《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完成之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没有放松大气污染防治这根弦。今年2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将汾渭平原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一起纳入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
《大气十条》第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继续保持空气质量改善的势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这一区域攻坚制胜的关键环节。这些措施,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放在了散乱污治理、散煤治理、燃煤锅炉治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移动源管控、错峰生产等方面。天津市更是在1~7月PM2.5达到近5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平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6%。
以今年6月为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16.7%,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而1~7月空气质量排名较差的20个城市中,这一区域有13个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是京津冀及周边各地长期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相互支持、握指成拳,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了基础。
针对重点行业,河北省唐山市实行钢铁行业错峰生产常态化等。如北京,针对移动源一源独大的情况,进一步加强管控,今年上半年严控重型柴油车等高排放车,上半年处罚重型柴油车数量是去年全年的2.6倍。
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也将推动这一区域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其中,京津冀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取得突破性成效,而这也促进了《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圆满收官。
2015年11月,京津冀三省市环保部门正式启动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汾渭平原是我国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也是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这一区域的一些城市紧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领导小组成立后,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也纳入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齐发力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各地陆续公布的大气治理成绩单,显示出各地空气质量改善趋势。这是我国在跨地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化、深化和最新探索,标志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区域联防联控实现重大突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进入一个领导更权威、组织更严密、决策更科学、统筹更有力的新阶段二是对以小型点燃式发动机(俗称小通机,小型汽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0年前后达到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问:《技术政策》主要有哪些污染防治的具体要求?答:《技术政策》主要从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油品及反应剂等3个方面提出了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另外,针对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大、排放超标严重的问题,《技术政策》提出要对具备改造条件的机械加装或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以大幅降低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
《技术政策》除了提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要求,还针对以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出了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同时对进口二手机械、再制造发动机也提出了控制要求。7月3日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问:《技术政策》如何引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答:为了引导行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少走弯路,在总结国内外最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技术政策》从两个层面提出了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及具体应用技术。问:本次《技术政策》的亮点有哪些?答:一是控制目标明确。新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技术政策》对新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今后5~10年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出了控制目标,按照不同类型的机械,分别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以压燃式发动机(如柴油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0年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其次,非道路移动机械因其无需挂牌的特殊性,增加了有效监管的难度。优先控制城市建成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逐步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的登记制度。
《意见》和《行动计划》的出台,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行业的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品及反应剂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
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有效监管,应逐步建立在用机械的使用登记制度。为引导行业选择适宜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指导行业开发和应用先进、可靠的技术方案和污染防治技术,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相对于道路车辆而言,非道路移动机械在功率分布方面更加宽泛,在能源消耗方面更加突出,污染也更加严重。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技术政策》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提出了明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达标的时间表。
问:生态环境部出台《技术政策》的背景是什么?答:非道路移动机械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技术政策》从机械环保生产一致性、排放在用符合性等多个方面对新生产机械的环保技术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引导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加强新生产阶段产品排放水平的管控。
三是对以大型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技术政策》的背景、亮点以及如何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政策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技术政策》从产品开发阶段的生态设计、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用阶段的检测维修、报废淘汰阶段的方式方法等全生命周期提出要求,保证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全生命周期中的排放控制和管理。《技术政策》主要从油品和反应剂质量提升、油品及反应剂生产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 mt6b6.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